阅读,柴静在人民网访谈录.柴静为什么要拍摄雾霾深度调查
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柴静一度成为了2015年初网络上的热议话题,有网友说"这几天,柴静刷屏了!"
雾霾调查视频《穹顶之下》播出后,柴静接受人民网采访时的采访,访谈中,柴静说"中国有很多人希望把这件事改善,在为此努力.简单地说,每个人都希望空气清新.什么是社会共识?再没有比这个更强烈的社会共识了.这是我的信心."
以下是柴静接受人民网采访是的访谈内容全文:
问:你告别央视之后,为什么选了雾霾这么一个题材?
柴静: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当时因为孩子生病,我辞职后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以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照顾她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加上全社会对空气149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问:你怎么想到公之于众的?
柴静:一开始没有想要公开,只是自己找资料,找专家问,想解开一些迷惑.我调取了十年来华北上空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空气149染早已存在.我就在北京生活,怎么没意识到?我找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组长唐孝炎院士,她提供给我2004某个月的PM2.5数据曲线,相当于今天的严重149染,首都机场也关闭了,只是当天新闻报道是雾.可见当时整个社会对空气149染缺乏认识.
我深感作为传媒人的一员,也有责任,因为当时我在北京,但我浑然不觉.我做过不少149染报道,总觉得好象看到烟筒,看到厂矿才会有149染,所以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里就无知无觉.
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但既然认识到了,又是一个传媒人,就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就是尽量说明白.因为如果大家低估了治理的艰巨和复杂,容易急,产生无望的情绪.如果太轻慢,不当回事,听之任之,更不行.所以尽可能公开地去说明白,也许可以有很多人象我一样有改变,为治理大气149染做一点事.
问:这一年你都去了哪里?
柴静:我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149染的学术机构,去了一些149染严重的现场调研,调查了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149染严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空气149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
问:发现了什么?
柴静:我想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以PM2.5之微小,人眼无法看到,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所以这次我携带仪器,做雾霾健康测试,作为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分析呼吸成份,拍摄肺部深处碳素沉淀的后果,想向大家解释"雾霾是什么",爱质、危害、构成.
通过科学家向我展示的源解析结果,可以回答"雾霾从哪儿来".我国的空气149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得不同时面对数量和质量要求这两大挑战.通过调研,我发现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我也尝试揭示这几大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
"我们怎么办"是有路可寻的.从英美的治理经验可以看到,发生过"大烟雾事件"的伦敦当时的149染比当下中国更严重,但在治理149染的前20年,149染物下降了80%.发生过严重"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洛杉矶,车辆比上世纪七十年代增加了3倍,但排放低了75%.就象解振华主任所说,人类的教训和经验放在那里,证明149染可以解决,而且不必那么久,中国已经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碳排放与雾霾同源,有协同减排效应,这个峰值的倒159,意味着未来只能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方向去,不走唯GDP道路,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产业结构都会随之改变,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未来的创造者是抓住先机的人.
问:是什么让你觉得大气149染治理有希望?
柴静:这一年我都是以个人身份去拜访他人,包括职能部门.没人拒绝提问,在回答时都毫无保留,直面问题.我觉得他们都希望能公开地讨论问题,因为问题呈现就是解决的希望,而且认识的深度决定解决问题的速度.
一年中我建立了十几个微信群,是与体制内外专家共建的,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毫无回报地提供支持,其中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的处长李昆生给我印象很深.我跟朋友说过,这个人让我很惭愧,有时候我都觉得某件事做不下去,不太可能,他还在继续发表文章,不断往前推进.深夜有时会收到他的两三篇文章,文中的急切之情和为公之心对我是一个感染.即使他批评的人也很尊重他,因为这个人出自诚意.
去拜访石化行业的有关专家时,我说问题如果您觉得尖锐,请不要介意.他说没关系,你问的都是媒体和大众关心的,应该向大家公开,他也很坦诚.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在环保与经济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能公开讨论是前提,在这次我深切感受到了这点.
中国有很多人希望把这件事改善,在为此努力.简单地说,每个人都希望空气清新.什么是社会共识?再没有比这个更强烈的社会共识了.这是我的信心.
问:除了这次演讲,你还做了什么?
柴静:当前《大气防治法》正在修订,我将采访的资料和稿件都发给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希望能为法律修订带来一点参照.他们逐字看完,附上建议,返还给我,并打电话表示感谢,说会在修订时考虑相关问题.
我将稿件也发给了正在制订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的小组成员,得到的反馈也让我很意外.他们提出的唯一意见是,如果篇幅不限,可以谈得更多.
我想立法者和政策制订者的态度是因为,改革在中国适逢其时,需要让大众更多地知情参与,更多地讨论,形成共识.公众是空气149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没人比普通人更清楚自己身边的149染源,也没人比我们更爱护自己的家园.
问:一个母亲这个身份切入,我是觉得特别亲切,但是你有顾虑吗?
柴静:我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就是说我有没有权力说到她?因为那是她的生命和她的生活,我必须要考虑说出来之后她将来可能会承受什么,这种压力最大.后来我先生说,你还是说吧,我最深刻地感觉到你在有孩子,尤其她生病后,才会对空气149染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说,这是你回避不了的一个基本动机. 他说,如果你回避了她生病,这种态度里面其实隐含着一个问题,就是说好像生病本身是不好的,或者是85的.不用太顾虑和紧张,要相信这个社会的基本善意.这句话对我有说服力.
问:我不仅是理解,而且能够强烈地带着情感感受到.
柴静: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问: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
柴静:应该是自己认识的局限吧.大气149染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刚做的时候,有人说这个问题跨领域太多,不容易弄清楚.我深深感觉到了这点,担心如果说得不准确,对现实会有妨害,找了很多专家审校,但也无法保证精准,只能尽力而为.错了的地方,修正就好.不足的地方,会有更多人做得更好.
问:这次的拍摄费用大概多少?是谁投资的?
柴静:差不多一百万吧,因为有国内外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费用.钱是我自己投的,国内一些基金会联系过我,愿意资助,但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会做成什么样子,又要照顾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就没接受,非常感谢他们.我两年前出过书,用稿费负担的.
问:你是成立了个人公司制作节目吗?
柴静:没有,这次只是个人调研,播出也是公益的.跟我一起做这件事情的,是我的几位朋友,老范、番茄、蚂蚁、三三、席大、晨超、五号、子雄、家贤、念念、小米,十人左右,甘苦与共.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件事,我非常幸运.如果将来有机会,希望仍能与他们一起,为转型中的社会做一点纪录和分析的工作
柴静简介:
柴静,著名传媒人,前央视主持人,记者.北京大学艺术硕士,曾长期制作149染治理报道如《山西:断臂治149》《事故的背后》《尘肺病人维权调查》等,获选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149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央视女主播柴静的事
指她被批的事情.
在闾丘露薇看来,被大家捧上天的某人,就算有十几年职业经验,就算新书大卖,其本人作为记者而言,还是"不专业、不称职"的.尤其某人"做新闻关心的是新闻中的人",以及"新闻是一种抵达"的观点,而这几点正是柴静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和《看见》的自序里提到的.
柴静的演讲坚强与坚持是不是蒙太奇
柴静是个怎么样的人是一个出色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生产环节有着一顶一的能力.
柴静雾霾穹顶之下演讲的最后一句话作文立意
作为媒体人的柴静,选择了公之于众,让社会共识唤起公众的爱心,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没有这个能力,可能缺少一个动机,可能觉得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冲突的,可能看完、赞叹完明天也一样会开车.但是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有权利和义务拨打举报监督,同时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防范雾霾给身体带来的伤害,不要让雾霾虐我们千千万万遍.美国进口普卫欣天猫
求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以上,主要写写自己能为环保做些什么,谢谢
首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生活环境:从小时记事起我就生活在山东省微山县的一个普通乡下村落.直到去年考上大学,自己才算真正的走出眼下的这一亩三分地.作为1993年出生,一个出生在世纪之交的幸运儿.20年间,自己有幸亲眼见证啦自己家乡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追求温饱,到享受生活;从拼命的盖房,到安家县城;从以农为生,到集体务工;从真实的落后农村,到彻底的小康社会),当然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也亲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的变化与进步都与当时国家的经济体制,煤炭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前的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幸运,幸运在我的家乡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尤其是自己所在的乡镇,大大小小的煤矿更是遍布在自己村子的周围.说是被煤矿包围,其实一点也不会夸张.正是由于煤矿数量的增加和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因而有啦前几年大批煤场和一些洗选厂的如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局面.企业的发展直接带来的就是人们就业机会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乡村面貌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同时也伴随着公路上汽车的拥挤,空气中大量煤尘的弥漫,大片耕地的塌陷,地下水的149染和渐渐枯竭.更有一些人因为煤炭而一夜暴富,造成地方的消费力和购买力不断提升,房地产业的不正常扩张以及官员腐败加剧.而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在经济新常态的转变中,煤炭产业逐渐没落,()一些以前的暴发户更负债累累,更有甚者家破人王.直接造成的便是房地产业泡沫和政府的几十亿的负债.
诚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牺牲给我带来啦可观的经济效益确实.但现在我们是不是是时候应该想想在自远及近枯竭,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作为政府,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是忽视?抑或行动?
最后说一下令人闻之恐惧,头皮发麻的癌症.放在以前我们应该无法想象小小的一个村庄,总计大约几千的人口, 每年却又不下五六位的人死于一些以前闻所未闻的疾病,这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癌症.看看村里一些熟悉的人死去,其中不乏一些正值壮年,上有老人,下有儿女的年轻不幸者.因为奇怪,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还迷信的认为是不是我们村的风水出啦问题.庆幸由于现在电视上一些新闻对于环境问题的大量报道,我明白真正的原因在于那每天空气中弥漫的煤尘,那公路上每天飞驰的拉煤车,那每天轰鸣的机器,那路边路边水沟里随意排放的洗煤剩下的废水.从五年前我庆幸自己家乡有着丰富的煤炭的资源,也确信我们的生活将因为煤炭而彻底改变.五年过去啦,生活也确实地发生啦改变,但现在大量的事实,让我开始怀疑,作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我们,并且以后若干年也将继续地生活下去,对于煤炭,到底是机遇,还是灾难?
不可否认一部纪录片能够在一夜间引爆网络,更是两天间破记录的播放过亿.这背后除啦选择啦雾霾这一大众敏感的话题,柴静略带煽动爱的演讲以及大量的科学和事实依据之外,肯定也和发布者的精心的策划注定分不开.这其中包括啦选择啦在新环保法刚刚实施,两会召开在即的恰当时机,人民网和众多传播平台的大力推动和视频内容的精心选择等等.但我们应该相信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部人们期待已久的纪录片,关注环保,关注雾霾.从而真正的能够唤醒我们的民众,倒159我们政府,去改变,去行动.作为一位媒体人一些观点一些解释可能在一些专业的学者看来确实不是那么的准确,存在一些的偏移和个人误解,但这应该是在我们所能包容理解的范围之内.对于一些人的谩骂甚至诋毁自己也真的不能理解.
最后作为一名生长在新世纪的普通学生,真心认为这个社会确实需要更多的"柴静",去呼吁,去行动.
之前一个明星做的演讲视频 长达两三个小时 说的是雾霾北京天气 当时特别火的一个视频 求明星名字
柴静的穹顶之下演讲视频